中国老祖宗的 “心理经”:古代智慧里藏着的心理学密码
2025年2月12日

中国老祖宗的 “心理经”:古代智慧里藏着的心理学密码

虽说中国古代没有像现在这样专门的心理学学科,但其实藏着好多和心理学相关的想法和做法。

先从哲学这块儿说起。

孟子觉得人性本善,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心,像同情心、羞耻心这些都是天生的。

荀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人性本恶,得靠后天的教育和规矩来管着,不然就容易干坏事。

道家的老子说要让内心安静下来,把杂念都去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就像我们现在学习、做事得专心,不被干扰才能学得好、做得好。

儒家的 “格物致知”,就是让我们多去接触东西、研究道理,这样才能长知识,这也是在讲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

再看看医学方面。

《黄帝内经》里讲情绪和身体的关系,生气多了伤肝,太高兴了伤心,发愁多了伤脾等等。还提到用一种情绪去克制另一种情绪来治病,比如悲伤能克制愤怒,害怕能克制过度的喜悦。

中医对像癫狂、郁证这些心理病也有研究,知道情绪不好、气血乱了会让人得心理病。

古代的教育理念里也有心理学的影子。

孔子就知道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有的聪明机灵,有的踏实稳重,所以他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学,这就是“因材施教”,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心理和能力。

《学记》里说学习了才知道自己哪儿不足,教别人了才知道自己哪儿不清楚,这讲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识。

还说老师教学生,要引导,别硬拉着走;要鼓励,别打压;要启发,别直接把答案给出来,这都是在照顾学生学习时候的心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另外,古代的兵法里会用心理战术,打仗的时候不光拼实力,还得琢磨对方心里咋想,想办法扰乱他们。

文学作品里也经常把人物的心里想法写得特别细致,让人能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所以说,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叫“心理学”的学科,但在好多地方都体现出了心理学的思想,这些对现在的心理学发展也很有帮助。

学习心理学,不仅要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更要了解一个特定文化体系下的人文知识。学习心理学,欢迎来到奇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