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伦:如何面对来访者的失望、愤怒、攻击
当我们呼唤“接纳”时,
往往是因为有些情况使我们难以接纳。
当我们难以接纳时,
喊出这个口号对我们有帮助吗?
来访者的失望、愤怒与攻击
或许是每一位从业的咨询师都曾经面临过
或正在面临的。
面对咨询中的负面情绪,
“接纳”只是一个结果,
而不是办法,
更不是过程。
办法是什么呢?
又如何度过这个过程呢
——
唯有试着去解读、去理解。
——编者按
我们有攻击的需求吗?
是没有的。
我们有的是不过是保持独立与链接的渴望,
只是用“攻击”去实现罢了。
来访者在表达攻击的时刻,
也是在表达渴望的时刻。
失望、愤怒和攻击是一种特殊的表达。
当来访者出现失望、愤怒、攻击的时候,
证明你们的咨询关系是存在的,
并且是情感靠太近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应该是咨询师期盼的。
只要投射没有停,
关系就是存在的,
彼此就是客体。
我身不由己地想把自己的渴望放在一个客体身上,
这样我就能踏实下来,
我的渴望也不会在心中被我自己认定为狰狞。
因此,不必担心投射
投射不再,反而是要注意的。
动力咨询中两人面临最真实的内容,
就是焦虑、为难、沮丧、悲伤、羞耻、无能……
似乎也只有这些是真实的。
一段关系安全而固定,
就是为了让来访者将心中的“不好”表达出来。
“不好”是来访者不能面对的,
“不好“也是来访者局限的选择形式
否则不会有我们的工作。
一段真实的关系,是两个人的活儿,
就是什么不好讨论什么。
而当这种真实的东西出来的时刻,
失望、愤怒和攻击就会随之而来。
心理咨询可以被视为“要”和“给”的关系。
在人的内心世界,
就是独立和依恋之间矛盾的那些事儿。
这个“要”和“给”
在对内心的工作中意义就变了,
来访者心内哀伤的时候,
并不是要找个人把他的哀伤干掉。
心内世界渴望的是:
我哀伤的时候,
并不指望你把我的哀伤干掉。
而是因为你在,
我自己便受得住这个哀伤,
并且我拥有了自己能从哀伤里自由地出来
然后透口气的能力,
且我也不会再逃避或者攻击哀伤。
这就是内心世界处理哀伤的途径。
来访者的失望和愤怒出来,
其实是在表达渴望。
而我们容易理解为对方失望了,
我们要给点什么。
这往往是没有用的。
对方一慌,我们就给(安慰或建议等)。
这预示着我们失去了咨询师的位置。
这就像很多父母:
孩子一急,父母就怕,然后就给。
但孩子到青春期以后,
孩子开始不向父母要了,
且变得叛逆、愤怒、不满。
这说明父母过往的那种“给”
并没有给到实质。
哀伤的时候,他会用语言与非语言,
去言说他的孤独、惶恐不安。
我们如果解读到这一点,
而不是被他的“怕”影响到,
我们就可能有第二个选择
——你哀伤了,我在边上陪着你。
在来访者哀伤时,
咨询师会有退行性认同
——你哀伤你的,我哀伤我的。
来访者有足够的敏锐,
可以通过你的反馈、语气、面部表情、
肢体动作等信息捕捉到这种同步,
此刻来访者就会感受到咨询师是理解自己的。
我需要的都不被看到的时候,
就会恶从胆边生。
攻击大多数时候是一种防御的反应。
来访者不是要伤害我们,
他要的是理解。
他疼的时候要的不是止疼片,
而是有人和他一起度过疼痛。
没有我们的工作(关系),
他一碰到疼痛就去折腾别人,
肯定会影响关系。
我们跟其他人不同
我们不给止疼片,他可能会失望。
但经过了这个,
他才能知道疼是什么滋味。
当他拥有了这种感受,
他就可以用言语表达这种疼,
而不需要依靠症状表达。
这就是开篇说的“过程”
这个过程恰恰是心理咨询需要完成的。
当来访者攻击的时候,
说的话才是最真实而赤裸裸的。
即使是防御,
也是相对更容易识别的防御。
打是亲骂是爱。
攻击的时候是渴望最强烈的时候。
很多来访者不到这个时候,
他不会让你意识到他的渴望,
他会憋着、忍着。
失望爆发出来的时候,
一定是咨询师之前有些功课没有做。
失望是更早之前的事,
只不过是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了而已。
当对方爆发出来时,是关系太近了。
但
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
是生与死的危机时刻。
咨询师在这一刻容易慌乱或者为他做很多事,
但如果咨询师做的又不是他需要的,
他一失手,就会把你干掉,
访谈就此中断。
咨询是社交关系,
也是体验关系,
有契约,也有真实的情感互动。
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极端的情感和行为。
咨询师把自己当作什么极端情感都能面对的人
会很累,
并伤害咨询关系。
访谈记录,
会呈现有可能会引发来访者失望的部分。
通过对工作的记录,
我们就有可能早一些看到他的渴望。
咨询师只要知道了那些情感渴望的内容,
即使不去和来访者讨论,
也会在心中内化一种体验,
进而在咨询中起到作用。
咨询师对自己的工作觉察,
永远也不晚。
访谈记录像行车记录仪,
能记录下来双方无意识的表现。
当来访者在表达攻击和愤怒的时候,
这一刻他自己往往承受着更多的恐惧与焦虑。
就像杀人犯在杀人时,
他的面孔更加狰狞痛苦。
这些内容通过我们的记录,
就可以帮我们意识到来访者的恐惧
——是我们(客体)把他逼成了这个样子,
他没有别的能力去处理这种恐惧,
才会把缺失的愤怒投射给客体。
更好的能力是指把恐惧与渴望对咨询师说出来。
如果你思考到了这里,
他的愤怒与攻击你还会害怕吗?
在面对来访者的攻击时,
咨询师也会出现负面感受。
“我终于能体会到一点点当初你的感受了。”
咨询师说。
攻击愤怒也是一种移情反应,
他早年与客体的互动模式和情感都转移了过来,
只是他呈现的,是早年客体的样子,
而这一刻的咨询师,就是当年的来访者。
如果咨询师能够对来访者说:
“你先喝口水再骂。”
这就是一个不会被伤到的理想化客体。
来访者不是要攻击我们,
而是想知道在我折腾你的时候,
你能不能不受伤,还呆在那里。
这才是让我最踏实的。
恋爱关系就是母婴关系,
都是偏执的情感。
咨询师不能也处在偏执之中,
比如还击,或者“给”
——这两者都是上当了。
而应该是一种:
“你要,我不给。
你闹,我不还击。
你要离开,我会挽留”的态度
如果由着来访者掌握这种动力,
咨询就变成了“恋爱关系”。
而恋爱没有一场是不结束的。
咨询师如果过于敏锐,
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觉察到是攻击,
这是咨询师的掌控。
如果这个咨询师还很勤奋,
身体还结实,
那来访者就会被咨询师照顾得什么情绪也出不来。
真实的东西永远不容易出来。
哀伤的人缺爱,
想独立的人缺对自己的尊重,
羞耻的人缺自然而然的欣赏。
动力咨询中没有攻击、哀伤、愤怒。
那只不过是心理面临绝境时,
跌跌撞撞的突破而已。
“你做的相当好,都是我的问题太大了。”
来访者这样说,才是对咨询师莫大的攻击。
动力咨询就是让人接受无奈。
无奈就是失望。
我们时不时就能去看看失望与攻击,
去挑动这些动力,
这才是动力咨询要去做的。
咨询师总会不留神把自己放在绝对正确的位置,
这是危险的。
那不如玩儿个邪的——
比如让自己处在总是不正确的位置,
把来访者的一举一动都解读为对自己的攻击。
这会让咨询师有不一样的体会和发现。
能时刻体会
“他在要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说?”
这非常能够促进工作,
共情工作也可能会做的很好。
但选择这种做法,咨询师有困难
咨询师要有很强的“移情感”,
也就是人际互动中要有一定的敏感性。
有意识地训练敏感度,
慢慢让敏感变成无意识的状态,
于是敏感而不见诸行动。
咨询师最需要处理的就是自恋。
当你能把现在的自恋处理干净时,
你就能建构起新的健康自恋。
比如当来访者问你:
“你究竟骗了多少人的钱?!”
咨询师如果能轻松地回答:“也没多少。”
来访者就能在你面前畅所欲言,
因为你不再是那个绝对正确的人。
这样的咨询师会变成新的自体客体,
让来访者内化,
他也可能发展出健康的自恋。
文章来源于:静心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