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伦:如何进行动力咨询的个案概念化(下)
2021年3月24日

郭会伦:如何进行动力咨询的个案概念化(下)

还有一个要点:每一个我们要个案概念化的来访者,我们要知道他的自体表征是什么。知道了这一点之后,就会有一个很直接的疑问——这个养育者是怎么样的,会把来访者养成了这个样子?所以这个养育者的自体表征也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所有的概念化,这是最重要的。来访者可以跟你工作三四百次,说了那么多故事,或者不说故事,都是为了去理解这一条。故事本身没什么重要的,故事只是信息符号,都在表达他的情感体验——他有多苦,有多怒。我们不需要进入到他的怒里面,我们只是去体会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情况能让一个人长期体会到这些,然后变成了现在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作为动力咨询而言,现在是我们在一个很安全的(有设置保护)关系里跟他互动,我们就不要像他的养育者一样对待他。这就是临床模型的意义,概念化对咨询师的指导意义就在这里,让你很清楚哪些你不可做,哪些你应该做,哪些你能做。但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这些。比如她一哭我就想心疼她想多做点什么,我知道不应该这样,但是我就是做不到。这没有关系,你可以去做个人体验。起码你得知道你不应该这样做。

还有6分钟就结束了,剩下些时间我们讨论。(在场伙伴提醒:不,还有36分钟。)啊??(发出了灵魂的颤抖)那好吧,那我再把压箱底儿的东西掏出些,不然把时间记错好像我有多么急于尽快结束这场讨论。抱歉!

我们能不能在这里先停一下,因为现在毕竟只是我们交流的场合,关于前面的部分,大家有没有疑问、补充和自己的理解?

郭会伦:如何进行动力咨询的个案概念化(下)


问:自体表征什么意思?是症状吗?

答:不是症状,症状是表象。

大家能想到什么具体的人物吗?小说中或影视作品中的都可以,我好打比方。(现场伙伴:林黛玉)比如林黛玉,那些我们能观测到的她身上的特征叫症状表现,那么她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在场伙伴:自恋?)自恋你看不到。你能看到的是抱怨、哀怨、自怜、身体不好、喜欢流泪、会隐隐表达出来对有些人、事的瞧不起。这些是我们能观测到的,这是症状表现。而自恋我们不管通过眼睛还是耳朵,都触碰不到。大家以后有机会和临床医生多接触,大家看看病例,那是描述症状的淋漓尽致的水准,用最简洁的词语最严谨全面地描述症候群,多一个字没有,遗漏什么也不会发生。用一个老师的话就是医生能够给予症状最丧心病狂的准确描述,绝对客观,绝对不加主观的情绪感受。

再具体一点呢?林黛玉的呼吸系统不好,一气一急会说不出话(哮喘)。包括穿衣服也是症状表现。这么多症状是临床观察。看到这些以后,你会形成什么样的印象呢?我们现在体会体会,林黛玉给你一种什么形象?哀怨、孤傲、自恋。这些就不是她的症状了,这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感受。(现场:讨债鬼!)讨债鬼如果让我们提炼一下,就是比较亏,比较匮乏的人。(现场:可怜)那也就是说,她让你也比较恨。任何事都会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矛盾依存原则。只有互相纠缠的才能证明双方都在,单个的事物是无法证明自己存在的。同时双方又得是对立的,得纠缠得对立。比如没有男人怎么证明你是女人?你说可怜的同时也证明她让你恨。这就是语言的逻辑意义,一听以为你心疼她,但实际上你烦她。

在这里讲一个小诀窍,比如我刚才问大家,林黛玉给大家什么印象呢?如果大家不好提炼出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想自己处在贾宝玉的位置,或者你是薛宝钗,和她同时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也就是让自己主观上设定和她的关系,你在一头,她在另一头,你就容易有感受了。

通过刚才的提炼,我们发现她是这样的人(亏、哀怨、自恋、可怜……),我们就是要根据这些,对她进行一个精神分析语言的总结。怎么用精神分析的语言总结呢?亏的人,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一和她有关系,就容易觉得自己欠她的,“讨债鬼”不是针对谁,她不是专门要讨某一个人的债,而是跟谁玩谁都欠她。这个在精神分析框架里面用什么词描绘呢?

郭会伦:如何进行动力咨询的个案概念化(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天天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感受?首先你不欠她,但她就是有能力让你觉得你欠她。你明明不欠她,但你就真的跟欠她了似的,这会让你怒。此外你明明不欠她,但如果你真的不给她什么,你就又觉得自己真是欠了她的,你会愧疚(拗口666)。作为客体而言,你得巴结她,但又换不到她的笑脸,然后你接着愧疚。你想攻击她,但你自己又不忍心,因为她确实又有足够的能力让你去欣赏她,她有能力阻止你对她的攻击冲动。所以就是你爱不进去,也攻击不进去——最后你会发现你给的那些,对方什么都没接。一个人只要能够接收到你给他的爱,你就一定不会有愧疚。这个逻辑大家体会一下。总结一下就是一个客体想为林黛玉发生情感投注是困难的——攻击不进去,爱也给不成功。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提炼出精神分析的语言——自恋——好像她自己可以满足自己。

此外,她又很清高、得体、精致,精致到了你要让林黛玉扫马路、卖白菜,你觉得合适吗?你自己都不忍心。但人世间就是鸡毛狗血。一个人如果带着一种仙气,好像人世间是不适合她存活的,她最好去天上,那里才是她适合的,连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她应该永远活在美好里,这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下怎么理解呢?(现场伙伴:人都是要输入输出的,也许没有一个人能让她输出,好像没有人配得上她。)说得对,人世间的都配不上她。这就是理想化贬低,这又是自恋的防御机制

此外除了身体方面,别的方面呢?林黛玉做饭怎么样?她为大观园带来了什么建设吗?她会关心别人吗?自己的身体又怎么样呢?能力强的人才能保护自己,这是获得爱的能力。但她其实都没有。这就是一个很精致的人,但她什么都不会。身体也无法达到一个平均水平。(现场:但她很有才)让自己无比的精彩,是为了防御自己的亏和空。

回到自体表征,林黛玉的自体表征是什么?“我是鬼,你们是人,怎么会喜欢我呢?我没有人的任何特征,你们不会喜欢我。”她自己意识不到这些,但这些一直在影响她,这就是内在的表征。还有就是“我是弱的,我是不健康的”。自体表征弄清楚了,我们跟她的工作思路就会进一步——这么好的姑娘,她怎么会变成了这样呢?一个人要啥啥不好这个内在标签是谁给出的呢?是养育者。

一个现实的养育者给孩子形成这样的内在体验,孩子也得活啊,他怎么办呢?就会分裂+投射,把“不好”的分裂出去,投射到外界,自己想象出一个“好”。这样虽然还是很难受,可是起码能活下去。而这个养育者又偏偏数十年如一日地这么对待她,她想象的那些“好”就通不过现实验证,所以当“不好”来临的时候,她会因为没有真实的“好”作为支撑,立马就会崩溃。她一直在想象层面呆着。说到这里,她的自体客体表征又是什么呢?是挑剔的、嫌弃的。嫌弃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是逮什么嫌弃什么,不是针对林黛玉。你就是一个再漂亮的小孩,在她面前还是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样一来,给林黛玉的概念化也就完成了。

郭会伦:如何进行动力咨询的个案概念化(下)


接下来就是咨询师自己要避免进入到挑剔与嫌弃之中。

我们再多说一点,这种嫌弃是怎么造成的?还回到林黛玉身上。林黛玉这样的人让你去嫌弃她,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她又漂亮,又有才,有很多优点。最后怎么会让人嫌弃呢?首先贾宝玉最后没选择她,这就是一种无声的嫌弃。林黛玉是一个极难伺候的人,最后会让所有人都不喜欢和她玩。你完美无缺,我一到你这儿我就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这最终会让人离开她。大家实际上嫌弃,但又不好说,一说你就成坏人了。在咨询中会如何上演这样的过程呢?首先来访者会展现出很多的魅力,让咨询师觉得他水平高、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是这条街上最好的,同时还会让咨询师有这种好的感觉。然后他再时不时地向你表达他还是很空虚,让咨询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给他。他会通过这种方式把咨询师灭掉,咨询师觉得自己在她面前没有价值,最终咨询师说我帮不了你。

他们的挑剔也会很艺术化,贬低也会用很漂亮的词汇,但传递的还是这些内容。所以遭到攻击的你说不出什么,却最后还是死在了她的手里。和这样的来访者工作,我们就要节制——当她赞美你的时候,你要在此时此地,能够知道自己其实没有做什么,不要去享受这个(赞美)。当她攻击你的时候,你也别难受,因为你确实也没有做什么伤害她的事,那只是她的移情表现。这时你就能知道,这会儿她只是很孤独,并不是真的对你讨伐什么。当一个人去攻击咨询师时,无外乎那会儿太恐惧、羞耻、孤独。这就是概念化对咨询师工作的帮助。

(完)

虽然关于个案概念化这个话题我们分为了上下两篇贴出来,篇幅看上去并不短,但相对这个话题而言,又显得真是无比浓缩与不足。实际上,我们每周都会抽出大量时间在进行个案概念化能力的提升,日复一日地如此践行着。在静心,每一次的分享与案例讨论,都是在增加我们对个案进行概念化和驾驭理论的能力。因为这是咨询师在做咨询当中的基本工具与导航。

没有参与思考的知识并不会帮到你。所以我们分享出来的文章并不是为了让大家获得什么,而仅仅只是为了打开一个窗口,最终是希望你能走进来,和我们一起讨论着、思考着,最终才能真正收获着。——紫恩

(本文整理自静心周二案例讨论前的理论分享部分。内容叙述:郭会伦;内容整理: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