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下)
2021年5月13日

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下)

      如今,新手咨询师的胜任力,不足以满足咨询工作的需要,为帮助新手咨询师更快成长,奇才心理即将推出《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系列推文,该推文根据赵玉焕老师主讲的同名课程改编:

该系列全面的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从基本概念到基本理论,从实操方法到个人成长;内容体系,系统,全面,实为新手咨询师的必学课程。

我们希望该系列,能够切实帮助到新手咨询师;当然,对于咨询师成长过程来说,这些知识远远不够的,我们会陆续推出更多干货内容供大家学习成长;如您有任何建议,欢迎留言。——编者的话

接上文: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上)

贰:求与帮的关系

帮助求助者解除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有现实层面的问题都不是我们工作的范畴,比如来访者要不要结婚、要不要换工作、要不要转学校等。

对于一个正在谈恋爱的来访者,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结婚, 她就问咨询师这个很现实的问题,不管咨询师回答应该还是不应该,都是和来访者完成了一次投射认同。对于我们咨询师来讲,切记不要在现实层面跟来访者“纠缠”。

咨询师需要做的,是把现实问题转换成可工作的内心的问题,以下回应不失为一种尝试:“听起来你现在要作出一个决定是很困难的,这个对你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对我来说也一样,我也很难决定你要不要结婚。但听起来你对于走进婚姻有很大的纠结和犹豫,我能够帮你的是,帮你理解你们两个之间发生了什么,导致你在面对结婚的问题上有这么强烈的犹豫和冲突。”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候我们确实也会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来访者拿着现实问题逼问咨询师的时候,问咨询师讨要办法或建议,否则就觉得咨询师无能,这种情况会让咨询师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时候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咨询师可能会是比较大的挑战。这样的问题可能也会置咨询师于两难,一方面不能直接对来访者的现实问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另外一方面,如果不回答,尤其是新手咨询师,可能有一些焦虑会被激起来,比如担心不能让来访者满意,甚至是脱落。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学会将来访者的现实问题转化成咨询可以工作的内容(心理问题),也是咨询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学习和精进的功课。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担心不直接回答来访者的问题会导致对方不满意而脱落,并因此直接给出了是或否的回答,也许你已经卷入进了与来访者在某个点上的投射认同。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心理咨询里来访者的“求”与咨询师的“帮”的关系。毫无疑问,咨询师能帮到来访者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来访者自己有成长的动机,离开这个,咨询起效的可能性甚微,这种感觉有点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一:情景一

在咨询室里并不少见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在咨询初期非常不稳定,他们无法按照咨询协议里提到的咨询设置,保持每周一次或者两次的稳定咨询。他们只在他们极度痛苦的时候,打电话来预约咨询,告诉咨询师我极度需要这周的咨询,我需要你给我一个时间,甚至比较极端的,立刻马上就要安排。心理咨询需要在稳定的设置下进行,需要保持一周一次的会谈频率,Ta可能会告诉咨询师好的,但依然无法做到Ta答应过的事情。这样的来访者,如果还没有完成评估环节,我们可能很难对其行为假设一个动力学的理解,但至少从这现象上来看,咨询师可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来访者比较折腾。

这种情形下,我们一方面要拿出一些力量,跟来访者强调咨询设置的重要性,甚至是要求来访者必须遵守咨询设置;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全身心地去观察和感受以及思考来访者通过这样一个行为试图表达什么,也许这个背后是来访者对要不要真的接受其他人帮助的纠结,也许是对于可能要跟一个人走的比较近的恐惧等等。如果来访者的行为不是高危行为,而且是在咨询初期,我比较建议更多的是倾听、观察和理解,不要贸然给予来访者解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真的要接受, Ta们是帮不了那些没有真正做好接受心理咨询准备的来访者。如果Ta潜意识的不想“求”过于强烈,你可能能做的就只有“先不帮”。

二:情景二

还有一种情况,也让我想把它拿过来论述咨询中“求”和“帮”的关系。这是一个多见于未成年人咨询的情景。你可能也见到过这样的情景,父母带着孩子来做咨询,孩子告诉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是要来见“心理老师”,妈妈告诉自己是要去看一个辅导班等各种“谎言”,孩子被“骗”进了咨询室。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该如何期待这个孩子会用“善意”的眼光打量咨询师,我想也许Ta除了觉得自己的父母找了一个同盟军来联合搞定自己之外,不会那么轻易地相信面前的这个咨询师会有兴趣理解自己。

这样一个孩子,也许Ta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抗拒,比如沉默,比如挑衅,比如过度顺从但并不真心投入工作等等,这样一种基调实际上加大了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工作关系的难度。这时候咨询师往往首先需要做的,不是收集资料,不是问他为什么不想上学或者总跟同学打架,这太像“父母” 做的事情;也许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会提到“关系大于一切其他工作”,这时候咨询师要做的是看到孩子可能会有的“被欺骗”的感觉,理解孩子的感受——咨询师可能不是什么能理解自己的“好人”。这种态度本身才最有可能把一个很有难度的开始,变成一种可以工作的可能性,也就是把一个“不求”的来访者,转化成一个“愿意和你一起工作”的来访者。

叁: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我们先看一下国外的发展,国际上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是较早的,1954年创办咨询心理学杂志,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类似国家颁发的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发展至今,美国现在的心理咨询行业已经相对成熟,心理咨询师的训练体系也相对完善。一个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需要经过比较完整系统的严格训练,可能才有接触个案的机会,最初的个案也需要在督导的指导之下完成,循序渐进,直至咨询师逐渐成熟,通常这个时间不会太短(5-10 年属于正常)。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因为咨询师训练体系的完整,当咨询师被允许接个案的时候,基本上需要接受的相应的训练都已经完成并通过考核,具备了初步的专业能力。

在国内,1986 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科室,2001 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其中规定了培训、资格考核条件等内容。2017年8月份,中国心理卫生大会发布的数据,目前我们国内有13 亿人,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 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近两个亿,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对于心理咨询有非常大的需求空间。这个行业需求虽大,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却不那么乐观。目前,我国大约有120多万名持证心理咨询师,但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仅有3-4万,跟需求量相比,咨询师队伍太显薄弱。希望大家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成长,夯实自己的专业 能力和素养,为这个行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力量的同时,也借助于这个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成就。

谈到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前国家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调整,国家的资格认证退出舞台,未来将行业资格认证审查交给行业监管的可能性极大,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好事,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即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许心理咨询的入门门槛、从业标准会随着这次政策的调整而更趋于严格,而且个人认为更严格、更系统的培养体系必定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也请大家不要试图走捷径,踏实成长,接受正规系统培训,是咨询师成长唯一途径。有句话,个人觉得特别适合每一个成长中的咨询师——慢即是快!

相关内容:
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上)
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