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文字稿:人,为什么会痛苦?(二)
2021年4月30日

微课文字稿:人,为什么会痛苦?(二)

微课讲解人:郭会伦
文字整理人:紫若

举个例子,我们想象我们眼前有一个公认的特别耐心的妈妈,她有一个几个月的孩子,这个妈妈,一听到孩子哭就会立即辨别出来孩子是饿了还是冷了,还是要大小便,我们都会觉得这个妈妈是个好妈妈。我们不评判这个妈妈,我们体会体会这个孩子,这孩子为什么哭呢?他的哭恰恰证明了在他需求出来的时候,这个妈妈没有满足他。妈妈就是外界,他才需要哭,哭是一种呼唤,呼唤别人来满足,那就证明了他是在缺失当中的。

如果这个孩子自己是没有缺失的,那么他就不需要呼唤,有哭声,恰恰证明了他是缺失的,也可以说证明这个妈妈是没有理想的那么及时的去满足他。这是一个事实,而且人类这个缺失,在生物界当中,这种缺失的程度还是相当严重的,这点跟人类的进化有关。还可以想象一个现象,大家知道非洲的角马,每年肯尼亚国家公园大概会有四十多万头角马要迁徙,小马出生三分钟就必须站起来。出生五分钟就要跑起来,否则他可能就活不下去,而且这个群体包括角马妈妈,已经进化成这样了,就如果说你不行,她也都会忍心离开小马跟着大部队往前走。但我们人类,中国法律,包括全世界的法律大概都倾向于有一定的年龄界限,在中国是十八岁开始承担法律责任。因为社会认为一个人到了十八岁才达到相对的身心成熟。所以成熟的一个意义就是他可以独立的生存。

 


身体长好了,干活儿也好,做工也好,可以赚钱,让自己的生理学的,生物学角度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心智方面,也会因为他的十八岁,可以相对客观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能够比较好的适应。角马需要五分钟,我们人类是十八岁,所以这就是缺失得多,依赖的就多,时间也长。

人类的进化是没办法改的,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说明我们人比其他的动物,生物,更需要对外界有依赖,很多很多满足都要去从外界获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人比其它的生物更活在缺失当中,所以也就更依赖。这是事实,换一句话说,这就是命。

认命,就是接受缺失这个事实。对待缺失,心存敬畏,痛苦的事,不会比别人的少一点,但是那种痛苦的感觉,可能就会轻很多。所谓心里痛苦往往都是没有办法去接受缺失的事实。因为不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就在幻想的层面,去幻想别人应该对自己怎么样,外界应该对自己怎么样。或者是说自己可以不需要别人的爱,不需要这个不需要那个。一旦不接受这个事实,就会离得越来越远,这种痛苦,就可能会循环,重复。

痛苦是一种感受,心理动力学对它是有所理解的,可以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心理动力学对痛苦的理解是,这是一种感受,一种痛苦,是跟心理能量有关的。能量的总和是恒常不变的。这种心理能量有个特点,就像咱们电灯里边的电流,能量一旦产生就没办法停止,也不会储存,它一定要消耗出去。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出来以后,它就要往下走,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不好的事情让一个人心情不愉快了,他体内一定是出现了各类能量了,假如说你不处理它,就会压抑,压抑就是内心做工折腾自己,那这种感受会越来越强,那如果他能出去了,那种感觉就没了,它就变成了一个事儿,这种痛苦的感受就不会有了。但是在释放这种能量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麻烦,第一个,就是你想去释放,可是,没有对象接。第二个,是你想去释放,可是被那个对象或者其他的对象打断。

也就是说释放过程受到了阻碍,这样的情况下痛苦只会产生了,而且会循环加剧。我们可以想象刚才那首歌里边的囡囡跟阿婆,如果囡囡痛苦的时候阿婆没了,阿婆不在,阿婆人没了。或者阿婆对她的爱没了,或者阿婆忽然跟原来不一样,变得特别的严厉,还时不时惩罚。那这样的话囡囡就得不到安慰,她心里的那股能量出去的时候,作为阿婆给她的反馈而言,不是满足她需求的,而是去加剧她更新一轮的痛苦的。

精神动力学对痛苦解读是,人的痛苦是离不开跟外界互动的,因为人所有的缺失都要从外界获得满足。所以,他一定是跟外界产生联系的,这是一种本能需求。但是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一种刺激,刺激的好,那就是满足,刺激的不好,就是一种痛苦,当本来就是客观的一件事,这件事出来以后会被不同的人定义为痛苦的,或者是不痛苦的,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这点就跟能量没关系,这是不同的人,他心里不同的人格特质是什么样子。

这取决于我们经历过程当中留下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大部分我们自己是觉察不到的,就是在潜意识里,我们很多渴望我们自己并不清楚,但是,留下的体验记忆,会在我们长大以后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面前被激活,我们可以再举个例子,一个人二三十岁了,他特别反感某一类人,甚至再具体点,是反感某一类人的某一类说话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眼前的这个人,根本不想伤害他,只是那样说话,这就是他内心体验里跟这类说话方式是一个很不好的互相刺激。

不好的刺激,留下的是一种痛苦的记忆体验,所以当他碰到这类人的时候,他就会比较主观的应对,那就会制造新的一种现实当中的麻烦,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有的人应对的比较成熟,有的人应对的不成熟。所以精神动力学这种咨询就是围绕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去展开工作的。今天我们就在这边不多说。

关于心理痛苦,另外一点想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应对痛苦。我个人觉得能应对痛苦的,只有爱。刚才我们体会到了人是带着缺失来到这个世间的,所以人是不能爱自己的。自己爱自己,这是一个悖论,从逻辑上就行不通。同样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你手里有一万块钱,你给自己买了一个很好的礼物,很开心,这个可以说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满足,也是爱的一种。

但我在这边提的爱呢,是另外一个意思。比如你在屋子里静静的坐着,很平静。忽然你的手机,传过来一个表情,或者是俩字儿,一句话,你看了这个信息之后,你的面部肌肉不由自主的就展开了,有一股愉悦的,暖暖的一股暖流从心里升腾而起,这种感觉,不是自己能够给自己带来的。这种感觉,是我们定义的那种爱,如果这是一种需求的话,这种需求是来自于他人的,动力学称之为:客体。

这里可能又会涉及到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得到爱。
这个我们只能简单说一下,个人体会就是:当你心里想为某个人做什么的时候,你是爱她的,那你就去做就好了,至于你能不能得到她的爱,不一定。你坚持做就行了,你只有去爱别人,然后去等待别人来回报你的爱。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什么样的事是有爱的意义的事呢?
我们也可以相对客观的去给他一个想象吧。我个人觉得是第一:有助于自己和对方身体健康的。第二个,是在这个关系里能够给对方带来好处的,这个好处指的是,比如说,对方恼怒了,你给她个机会,让她把怒气撒出来,这是爱,对方心慌了,对方不耐烦,急了,你给对方一种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承受这个急,让她平静下来,这就是爱。

所以爱离不开两方面,一个是生理,一个是心理。在关系里让对方好,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体现就是能长寿,而且是活着,有好有坏很丰富,相对又很稳定的活着,而且活的很久。这个活着不是熬着,可能这就是有爱的意义的事能够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关于痛苦的一些体会。这个标题确实太大了,涉及到的一些因素也都可以展开很多的论述。我们的分享部分就先到这儿。我给大家再放一个歌。

对待痛苦,我们绝不会去赞美它,但是,对待缺失的真相,我们不得不心存敬畏,保持赞美的姿态,这样会让我们在从生到死亡的人生过程当中,获得相对的心理自由,获得相对的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离不开客体,离不开他人,在跟别人互动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许用一种大家经常说的陪伴,但我自己的体会,可能是一种等待,你如果想为一个客体做什么,为一个人做什么,就去做,然后等待。等待你自己得到的一种满足。

等待里头没有要求对方何时何地回报你多少,你只是做你该做的。甚至不需要耐心,你就等待下去就好了,人生,也是可以这样的,这样的话也蛮从容,心里头也有相对的自由。

文章来源:静心心理

相关链接:
微课文字稿:人,为什么会痛苦(一)
微课文字稿:人,为什么会痛苦(二)
微课文字稿:人,为什么会痛苦(三)